close

「戰爭是飢餓的機器,你餵得越多,它就吃越多。」

 

這是一個個讓人讀起來相當心碎難過的故事。關於二十世紀時,在美國鐳企業工廠中製造在黑夜中也能夠發光的錶,製造過程需要由女工將鐳塗上錶面;而在製造過程中,卻沒有做好足夠的防護,而造成了許多女工健康的犧牲

          居里夫人發現了鐳之後,鐳成為了放射性治療的開端;雖然當時科學家們已經知道放射性化學物質鐳可能會對於人體造成傷害,也知道這些物質的可怕之處,但是當時在民間卻流傳著錯誤的資訊――大家認為鐳是能夠治百病的良藥,並沒有察覺到這項化學物質的危險性,而直接受到傷害的,是第一線在工廠工作、製造夜光錶的女工們

 

「鐳的破壞力是不分青紅皂白的。」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當我看到書中提到工廠女工們工作的步驟「舔、沾、畫」時,感到毛骨悚然。別說是將放射性元素放入口中,現代在使用放射性元素時都需要做好全套的防護,否則輻射線的危害將超乎大家想像。他們當時甚至認為,就算把鐳元素吃進嘴裡也是對健康有益的事,也沒有特別在意這樣的工作方式;甚至進而介紹自己身邊的朋友們一起進到工廠工作。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再正常合理不過的事,在那個年代,卻仍是尚未普及的觀念。一直到有女工們陸續出現各種健康上的狀況時,這個問題才漸漸浮上檯面

 

          一個又一個生病的女工讓大家逐漸意識到這件事,也開始了勞資雙方的攻防抗衡。勞工在這樣的權力結構關係下總是相對弱勢,在當時戰爭的背景之下,需要夜光錶做為夜晚戰場上的指引,然而,真正密切接觸鐳元素,有所犧牲的是那群替夜光錶的錶面塗上鐳的女工們。大家本來以為戰爭結束之後,一切都會漸漸好起來,但是卻事與願違,醫師和病患們面對未知時的無能為力讀起來讓人相當心疼。重新將這段歷史以故事的方式呈現在大家眼前,雖然讀起來讓人感傷,但也是必須要記得的一段歷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鐳女孩 試讀
    全站熱搜

    rainless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